推荐阅读

梦里客家,醉美茶乡“嘉应茗茶”摄影大赛

主办单位: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梅州市摄影家协会

截稿日期:2016-04-20

最高奖品:一等奖,奖金8000元

投稿方式:邮寄作品

赛事题材:风光类 纪实类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品牌带动产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打造“嘉应茗茶”区域品牌,弘扬梅州茶文化,增强我市茶叶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我市提出打造“广东绿茶之都”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举办“嘉应茗茶“摄影大赛,推动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展示“嘉应茗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品牌推广和建设。


二、主办单位
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梅州市摄影家协会


三、指导单位
梅州市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领导小组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月1日——2016年4月20日止


2015年8月22日上午10:00在雁南飞茶田度假村观景台举行“嘉应茗茶”摄影大赛开镜仪式。各位摄影爱好者凭会员证进入园区后请各位影友自觉爱护景区设施和花木茶园。


五、活动主题与内容
“嘉应茗茶”茶文化摄影大赛,由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梅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大赛口号“赏名山名景,品嘉应茗茶”。以梅州茶文化为主题,用真实、鲜活的摄影艺术形式表现梅州嘉应茗茶的历史、文化、茶人、茶事、茶艺、茶具、茶典故及生态茶园风光等,旨在传承茶道精髓,弘扬客家茶文化,通过摄影艺术传播、展示梅州茶业的发展和嘉应茗茶特别是八大地方历史名茶的茶文化魅力。


六、参赛规则
1、本次比赛作品以彩色照片形式投稿,作品形式、风格不限,提倡创新作品。选送幅数不限。
2、参赛作品以纪实手法表现,不能改变原始影像,仅可做色彩、色调、亮度、反差的适当调整,谢绝提供数码创意合成作品,组照在4幅以内,每组按一幅计,用透明胶连接。
3、所有参赛作品一律制作为10英寸即长边为25厘米(不得装裱),达到2:1以15×30厘米为限。超尺寸不予参评、背后贴作品标题和简要拍摄说明、拍摄时间、地点、作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4、获奖作品必须提供作品的原始电子版,原件精度要求大小在5M以上,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奖项。
5、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可作为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入会条件之一。
6、主办单位有权将所有获奖作品用于以宣传为目的的发布、展览、出版画册及媒体等宣传用途,不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7、参赛作品如涉及著作权、版权、肖像权或名誉纠纷,责任均由作者自负。
8、凡选送作品参加本次比赛的作者,主办单位均视为同意本征稿启事之规则。所有获奖作品若不符参赛规则要求,经查实,予以取消获奖资格。三等奖以上同一作者不重复获奖。
9、收稿截止日期:2016年4月20日(以收到作品为准)。
10、2016年4月底由主办单位邀请省摄影家协会、市摄影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审。
11、参赛作品寄送地址:梅州市广角数码冲印中心、岭东摄影城、佳丽相店、金言广告。
12、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属于主办单位。
13、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8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各1000元;
入选奖100名,奖金各200元。
以上所有获奖作品均颁发奖金及获奖证书。
七、参赛对象
省内外各地摄影爱好者。
八、网络支持
梅州信息港、梅州市摄影家协会网


附件


背景材料
古语所说:“高山好茶,借水而发”,好山有好水,好水出好茶。梅州地处中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全市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40多座,常年云雾缭绕,有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有华南区最大的富硒土壤资源1040多平方公里,造就了嘉应茗茶天生的健康品质。梅州客家茶文化底蕴深厚,种茶饮茶习惯传承千年。据考古,梅州远在公元800~1000年间的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就有饮茶习惯,公元960~1280宋朝年间《惠州府志》中也有长乐(今为五华县)生产土茶的记载,在明代时期茶叶遍布全市,清代期间相继出现多个名茶产区,素有梅县清凉山绿茶、兴宁官田绿茶、五华天柱山绿茶、丰顺马图绿茶、平远绿茶与南台绿茶、蕉岭黄坑绿茶和大埔西岩乌龙茶等八大地方历史名茶。1860年汕头僻为商埠后,茶叶成为外销商品,梅州市的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华侨中享有盛誉。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打造“嘉应茗茶”等农产品品牌,特别是实施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叶产业带项目三年以来,我市茶叶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区域品牌“嘉应茗茶”影响力大幅提高。目前,梅州种茶面积达18.11万亩,约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3,产量达1.38万吨,是广东省最重要的茶产地之一。